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

梅雨指春夏之交冷熱空氣交鋒而成之鋒面雨,在每年的5月中到6月中或6月底台灣、中國及日本一帶會持續有陰雨的自然氣候,在溫室效應影響下,暴雨與乾季的極端氣候日漸明顯。

氣象局自5/23指出滯留鋒面影響期間易有中尺度對流系統發展,將伴隨短時強降雨、雷擊及強陣風等劇烈天氣現象。中央氣象局代理局長鄭明典表示,梅雨季豪大雨要防的就是一團一團的紫色區塊,「在它底下雨量會很大,且生命期長,被它們掃過就會有可觀的累積降雨。」 

梅雨季豪大雨要防它 鄭明典:被掃過降雨量可觀。(翻攝自 鄭明典臉書)

中央氣象局數位科普網-洪水來了怎知道?神機妙算來報告!

強降雨對於水產養殖來說影響甚鉅, 除了暴雨所造成水質劇烈改變之外,池塘表層水溫低,引起水體上下對流,把池塘底部沉積的有毒有害物質攪動到水體中,造成氨氮亞硝酸鹽升高,從而造成魚蝦緊迫,甚至疾病的爆發。因此這幾年產險公司也紛紛推出降雨型保單,保障養殖戶天災損失,理賠條件大約為大豪雨以上等級,48小時降雨達400毫米即可理賠,省去勘災認定的過程。

image

因瞬間強雨可能使池水酸鹼、鹽度及藻像劇烈變化,導致池中飼養生物生理緊迫,尤其剛放養的魚蝦年幼體;陰雨天亦有缺氧疑慮,需注意水中夜間溶氧,及預防雷擊導致停電;此外若連日豪雨,需注意土提鬆加固,避免土提鬆動導致潰堤等問題。

大雨後如遇豔陽高照,水中細菌恐快速繁生,導致倒藻及疾病爆發,養殖朋友請多多注意。

最後請全台養殖漁友特別留意自身安全,巡池時可告知親友自身動向,避免天雨路滑及雷擊觸電。

 

水族館科學:魚兒也看病吃藥?-科技大觀園

至於大雨後常常會伴隨著疾病的發生,魚病的成因不外乎宿主免疫力、病源入侵和環境緊迫,透過養殖管理可以將這些因子逐一排除,平安度過豪雨的影響。

在營養方面,再常見的就是維他命或礦物質,或新興的中草藥及植生素等產品,可以達到抗緊迫及增強免疫的作用。

image Zinpro Corporation launches new products, packaging - Progressive ... image

 

環境部分主要還是管理為主,需要先有水質量測設備,如pH值、溫度、溶氧、氨氮、亞硝酸及透明度等參數,需要綜合評估,單看水色容易產生錯誤判斷。

imageimageimage

imageimage

imageimage

當然現在也有很多自動化監控系統可以取代這些繁瑣的檢測過程,整廠採用電腦監控。

intensive RAS shrimp farm Malaysia

至於水質參數及對應處理參考則可以參考以下數據:

正常來說戶外池由於有水色的變因,並且雨水大多pH4-6偏酸,如變數在耐受範圍內,短期如數值變化太大也切勿驚慌!!

切勿病急亂投藥,把所有東西一股腦往水中猛丟。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最後就是魚病處理了,通常有病就是要看醫生,卻勿聽信鄰居及網路偏方

各地區防治所都有魚病檢測服務,而且檢測皆屬免費,如非常緊急也可以到三大獸醫院校付費檢測,醫療品質非常好。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室內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目前想到的大概就這些了

祝大家一切平安順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蔡旻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