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歐洲科學家和全球水產養殖市場的最新分析顯示,未來魚類將來自於水產養殖。

由於水產品消費量不斷增加,世界的水產養殖亦隨之增長,2015年約有7,000萬噸的水產養殖產量與野生捕撈相當,已高於牛肉產量,相信水產養殖在不久的將來會超過家禽(9000萬噸)和家畜(1億噸),水產品終將成為動物蛋白的主要來源。預估二十年後,單靠野生魚已不足以應付水產品消費,我們應發展足夠的水產養殖以提供全球日益增長的人口。

同樣地,一份關於全球水產養殖市場的新報告預測,養殖漁業將在未來幾年超過捕撈漁業市場,成為水產品消費的主要來源。

「全球水產養殖市場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2029.6億美元」

 

 

2020年水產養殖市場規模和增長|  行業分析報告

由於水產品富含ω-3脂肪酸,維生素D和蛋白質,並被全球視為健康食品,預計將可預見對養殖魚的巨大需求。

根據歐盟統計局的數據,歐洲是世界第四大魚類生產國,2015年歐洲漁業和水產養殖業捕撈或收穫的魚類和貝類約有640萬噸。歐洲水產品生產約80%來自野生漁業,而大約20%來自水產養殖或養魚場。

特羅姆瑟大學的 Michaela Aschan教授,同時也是ClimeFish項目的參與者解釋需要關注可持續食品生產的項目。

信息圖表

她說:「對健康,富含蛋白質的食物的需求,隨著世界人口的增長而增長。」

另一個名為CERES的歐盟項目正在研究歐洲水域中最具價值的魚類和貝類種群,以及氣候變化將如何影響的棲息地和未來的經濟活動。

「Climate change and European Aquatic RESources」的圖片搜尋結果

新聞來源:

https://seawestnews.com/why-the-world-needs-more-aquacultur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蔡旻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