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一份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研究表示:營養標籤可以幫助海鮮銷售

maxresdefault  
雖然美國農業部自2012年起,已要求對畜產和家禽肉品標示營養標籤,但海鮮產品至今依然無相關規範,根據研究人員在在生鮮海鮮外標裝添加營養標籤,增加了消費者的購買意願。

研究人員針對1,000位父母調查顯示,當水產品標示營養標籤,可以促成消費者的購買願意,並支付較高的費用購買,而標示健康的好處訊息僅供提振某些類型的海鮮的吸引力。

_____________7594842_orig  
調查還發現,80%的受訪者選擇海鮮是因為的口感風味,其次才是營養、種類、價格、脂肪含量、熱量和準備時間。

 健康不是消費者購買海鮮的主要原因

“雖然多數受訪者理解海鮮的營養價值,並知道海鮮對健康和營養的好處,但多數消費者還是喜歡將海鮮油炸和煎烤,佛羅里達大學Xiang Bi教授更表示 :多數的海鮮消費者,其實不想在家裡準備料理海鮮。”

FishChips_Poster_720x430px_1  

filipino-night-market-grilled-seafood  

 

海鮮營養成分該怎麼標?
消費者經常會對各類海鮮的營養成分產生疑問,常見海鮮在傳統市場、超市和餐廳,有些有標有些沒標該怎麼區分?

以美國來說, 1990年美國國會通過這需要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的營養標示法規,零售商必須提供消費者20種最常用消費產品的營養信息,在超過3盎司的熟食海鮮也需要公布營養成分。
此外FDA也提供20種常見海鮮營養圖表,提供海鮮通路張貼在販賣場所。

composition_chart  

 

食物的選擇是一個複雜的行為
食物的選擇就像任何複雜的人類行為,是由許多相互關聯的因素所影響,對於飲食的最主要驅動力雖然就是「解決飢餓」,但我們選擇吃什麼並不完全是由生理或營養需求,其他影響我們選擇食物的因素還有:

1.感官因素:如氣味、外觀或風味特性。

2.社會、情感和認知因素:如飲食與健康觀念、習慣或社會背景的好惡、食材知識和態度;個人的價值觀、生活經歷、婚姻狀態或烹飪技能;個人信仰和觀念(如吃有機和海洋保育因素)。

3.其他如文化、宗教和經濟因素也限制了我們的選擇。

factors  

5大影響因素
在歐洲的調查發現,消費者選擇食物的五大影響依序是:品質/新鮮度(74%)、價格(43%)、味道 (38%)、想吃得健康(32%)和我的家人想要吃什麼(29%)。

其中女性和年長者認為健康尤為重要,而男性則選擇口味和習慣作為自己的食物選擇的主要決定因素,而價格則是多數失業和退休族群最重要的考量。
調查中也顯示,80%的受訪者瞭解健康飲食概念,反映飲食趨勢有所改善。但大部分歐洲人認為自己不需要改變飲食習慣,71%的受訪者認為他們的飲食已經足夠健康。

總而言之,人吃甚麼食物不僅是根據個人的喜好,而是由社會和文化環境的本質上所制約,政策需要依據不同的策略來觸發各種類型的消費族群,才能有效達到改變飲食消費的目標。

 

新聞來源:

http://supermarketnews.com/seafood/nutrition-labels-may-help-seafood-sales-study

 

參考資料:

http://www.eufic.org/article/en/artid/food-choice-complex-behaviour/

http://www.seafoodhealthfacts.org/seafood-nutrition/healthcare-professionals/fish-and-shellfish-nutrient-compositi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蔡旻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