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桿菌屬(Lactobacillus)是一種存在於人類體內的益生菌。乳桿菌可用於製造優酪乳、乳酪、德國酸菜、啤酒、葡萄酒、泡菜、醃漬食品和其他發酵食品,能夠將碳水化合物發酵成乳酸,因而得名。益生菌能夠幫助消化,有助人體腸臟的健康,因此被視為健康食品,常添加在優酪乳之內。

為提昇本市水產繁養殖業者養殖技術,增加漁民吸收水產養殖漁業新知,高雄市政府海洋局與中華民國水產種苗協會訂於101年4月25日、26日及27日上午9時至12時分別於本市永安區漁會、林園區漁會及興達港區漁會辦理『益生菌及水產乳酸菌在繁養殖上之抗病應用』研討會,歡迎漁民朋友踴躍出席參加。(高雄市海洋局)

海洋局表示,近年來乳酸菌及益生菌在水產繁養殖之應用日益受養殖產業界重視,各方面試驗與研究報告亦陸續發表。有鑑於高雄市為水產養殖重鎮,且漁民朋友對本項議題展現高度興趣。海洋局特與中華民國水產種苗協會共同合作邀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潘志弘教授及張朴性教授分別就益生菌應用(4月25日)、水產乳酸菌篩選及抗病應用(4月26及27日)安排課程講授。研討會分別就近於林園、永安及茄萣等養殖重要區域辦理,海洋局歡迎繁養殖業者踴躍與會共同討論交換意見。如需詢問各項細節請電洽高雄市政府海洋局漁業推廣科( 07-8157085 *1505)或中華民國水產種苗協會( 07-8136870 )。


種苗協會的益生菌講座下半部

地點:林園漁港、興達港

講師:高雄海洋大學 張朴性

海洋局舉辦益生菌運用研討會,提升漁民繁養殖新知

高雄市政府海洋局為提高本市養殖漁民之繁養殖技術,增加漁民收益,特與中華民國水產種苗協會共同辦理「益生菌及水產乳酸菌在繁養殖上之抗病應用研討會」,邀請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教授專業演講有關益生菌在繁養殖及水質處理上的應用,舉辦時間地點分別是4月25日上午永安區漁會、4月26日上午林園區漁會及4月27日上午興達港區漁會。4月25日由潘志弘教授主講,現場漁友反應相當熱烈,本次結合產官學界藉由研討會交換意見,以增進漁民繁養殖技術新知並對益生菌有更多的認識。 海洋局表示,鑑於近年來,養殖漁民藥物濫用問題備受重視,該局除了加強魚塭水產品藥物殘留抽驗外,亦積極尋求其他可提高水產生物存活率的替代方式,其中益生菌運用於水產繁養殖上為當前極受關注的技術。益生菌運用於水產養殖上的範圍包括:可提高養殖生物體的免疫反應、補充或替換抗菌化合物、提供營養和酵素、疾病及改善水質等。 根據潘教授於會中指出,目前益生菌利用於石斑魚苗方面已有初步成效,經由益生菌作為水質改良劑,可改善養殖環境,進而滋養石斑魚苗餌料生物,以提供魚苗營養,提高石斑魚成長及飼料效率。以活的微生物益生菌取代化學物質抗生素,除可避免抗藥性細菌危害人體健康外,更可以自然的養殖方式達到預防勝於治療的效果。 海洋局同時指出,高雄市繁養殖產業相當興盛,本(101)年將陸續在各養殖專區舉辦此類活動,與漁民面對面互動傾聽漁友的聲音服務漁民。該局並藉此活動宣導101年度「放養量申報計畫」,希望漁民能夠配合辦理放養量申報事宜,並踴躍參加研討會。








乳酸菌辨別
1.革蘭氏陽性菌
2.代謝乳酸、琥珀酸及醋酸
3.不具觸酶
4.不產生硫化氫
5.不行成內孢子
6.除少數桿菌,其餘不具運動性
7.大部分厭氧和兼氣性,少數微耗氣

功效:
1.形成抑菌圈,抑制壞菌滋生
2.幫助澱粉及糖類消化,促進成長
3.減少糞便汙染水質
4.提供寡糖,促進免疫力

添加劑量:
20kg飼料建議添加50-100g

會後問答
Q:添加是否有較簡單的用法
A:由於不耐熱無法添加於飼料中,建議用於自拌飼料及苗料中

Q:乳酸菌在魚類腸道中的停留時間
A:3-5天即無法測得

Q:如何分辨好菌
A:無致病性、死了不會死、其他養殖戶使用有效

Q:是否可添加於池水中
A:不建議,因為直接添加會造成池水混濁,建議使用乳酸菌所萃取的酵素添加

Q:龍膽容易膨肚添加乳酸菌是否有用
A:膨肚屬於慢性疾病,建議從營養改善與活菌添加








會後有磁量生技的石斑NNV,GIV快速試劑工商服務時間

磁量生技開發快速檢驗石斑魚病毒!
呂明偉建立快速自動化石斑病毒檢測平台 2011/08/11 【台北訊】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助理教授呂明偉研究出「快速自動化石斑病毒檢測平台」,具操作簡易、靈敏度高、特異性高、移動性高等特點。呂明偉表示,該研究計畫目的在開發簡易型石斑魚體內病毒萃取套組及病毒定量檢驗套組,以供作石斑魚病毒現場快速檢驗使用。因此適用於養殖業者內部品管監控、國內防檢疫單位的快速篩檢服務、水產品生產履歷、學術及研究單位的學術研究與監控。除了甚低的檢測低限外,實驗結果亦顯示出,磁減量石斑魚神經壞死病毒與虹彩病毒檢測具有很高的專一性。其中檢驗核心技術是由磁量生技公司所開發出的磁減量檢(ImmunoMagnetic Reduction)平台。磁量生技已透過產學合作,開發出石斑魚體內神經壞死病毒(Nervous Necrosis Virus)及虹彩病毒(Irido Virus)的高效率萃取套組,並證實磁減量石斑魚神經壞死病毒的檢測低限達20 TCID50/ml ,而虹彩病毒檢測低限達50 TCID50/ml,非常接近Real-time PCR的檢測低限。磁減量檢測平台(包括檢測試劑、檢測方法及檢測分析儀等),已獲得全球六項專利。而針對石斑魚病毒檢測,也已申請台灣及中國專利。

目前市面最常見的大概就是睿嘉生物科技的快速檢測試劑、PCR、Q-PC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蔡旻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