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的消息,我個人還滿看好的

其實生物是好是壞全看人會不會應用罷了

福壽螺(學名:Pomacea canaliculata)又名金寶螺、龍鳳螺、蘋果螺,外觀與本省田螺相似,

卵為圓形,粉紅至鮮紅色,上有蠟粉狀物保護,夜間產於乾燥物體的表面,如稻稈,溝壁,田埂及雜草上,常疊覆成葡萄串狀。

這種螺類本來是在中美洲的大型螺類,後來被台灣人看中他肉多生長又快,引進台灣想當作田螺養殖

本來是美事一樁,結果造成一窩蜂養殖,原先引進的人自訂一套養殖方式,簽訂契約要銷售到法國

後來不知怎麼著? 法國那邊的訂單取消,國內又不愛福壽螺的肉質,結果才造成大量野放,變成外來種危害!

但怎麼說呢? 吳郭魚以前也是外來種,但經過品種改良和規模式養殖,終於變成台灣的一種台灣之光"台灣鯛"

所以當我看到這則新聞時,其實是滿雀躍的,因為在國外看到福壽螺其實沒有甚麼危害,肉厚又好養,讓我也很想來研究一下!



生技業者為萃取蝦紅素,向農民租地養殖福壽螺,台南市善化區六德里長鄭宗枝昨證實確有此事,

他說業者約在三分地的養殖池,養了兩萬顆福壽螺,另一邊農地還在砌水泥牆,準備大肆開發。

附近鄰居說,這農地一年前開始養殖,業者原本只開發一半,年初才繼續擴大,另一半農地正在砌水泥牆面

,開挖飼養池,還鋪上黑網減少日曬,上月剛蓋好,預估最近就會加入飼養行列。


看來目前是浩浩蕩蕩要重新開始發整福壽螺利用了!

但來看看學者們怎麼說?

養螺萃取蝦紅素 學者認為點子有趣

聽到有人想從福壽螺卵萃取蝦紅素,鼓吹農民契作飼養福壽螺,台中區農業改良場助理研究員廖君達說:「我只能祈禱,不要再發生大量棄養的大災難!」清大生命科學系教授曾晴賢則認為,「是很有趣的點子。」

廖君達從事福壽螺防治與宣導多年,他表示,現今業者遊說養殖的場景,和當年引進福壽螺有幾分類似。

卅多年前,民間業者想大量生產螺肉罐頭,從南美洲引進福壽螺,大量飼養後才發現福壽螺肉質鬆軟,消費者無法接受,加上螺肉利用率低,沒有經濟價值,隨意棄養。他說:「我真的很擔心,有天業者認為不符經濟效益放棄,福壽螺再度出現棄養,後果不堪設想!」

「一隻福壽螺從卵到成螺,需八十八天,每隻成螺一年可產卵四次,每次約十五個卵塊。」廖君達說,換算八隻成螺一年才生產一公斤卵塊,業者想契作萃取蝦紅素,是否符合經濟效益,他持保留態度。

清大教授曾晴賢說,從福壽螺卵萃取蝦紅素是很有趣的點子,他和系上教授、中研院朋友看過業者的案子,他認為業者萃取技術已成熟,「但如果可交給學術界進一步做生物實驗,確認安全與可靠性,會更理想」。

曾晴賢長期關注生態,他說福壽螺入侵台灣,到現在找不到最好的方法,如果能加工利用又確認安全,的確是個有效解決福壽螺的方法。他認為,與其放任蔓延,不如圈養,有一定規範,比較能夠控制。


所以以我側面觀察,大學教授也認為萃取技術成熟,也許真的有點商機存在。

因為蝦紅素這種東西市場售價一直很貴,一般1萬/公斤,可以促進觀賞魚顯色和抗氧化

也可以開發再保養品,若是技術不是問題,剩下就是能量產多少的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蔡旻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