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8-5/10 在東港生技中心(前東港水試所)舉辦2012海水蝦養殖入門班
課程包羅萬象,從海水蝦養殖現況、基礎繁養殖技術、種苗繁殖操作、放養與收成實習、餌料生物製作、疾病與用藥、水質管理與飼料營養等



這次的課表,擁有夢幻的師資陣容:
陳紫媖
鄭金華
蘇惠美
楊明樺
郭錦朱
周瑞良


東港生技研究中心

沿革
57 年 9 月 成立「東港養蝦中心」,隸屬於台灣省水產試驗所台南分所。
59 年 7 月 改名「東港海產種苗繁殖中心」,直屬台灣省水產試驗所。
60 年 1 月 正名為「台灣省水產試驗所東港分所」。
87 年 7 月 改名「水產試驗所東港分所」,隸屬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91 年 5 月 機關改組併入總所,改名為「水產試驗所生物技術組」。
95 年 9 月 改名為「水產試驗所東港生技研究中心」。

業務
水產生物之選種、育種與繁養殖技術之開發。
水產生物繁養殖系統及環境控制之研發。
水產生物餌料及人工飼料之研發。
水產生物之疾病防治與藥物監測。
水產生物遺傳資源蒐集、保存及利用。
水產生物技術及養殖推廣訓練與學術交流。

未來展望
海水魚蝦貝藻繁養殖技術及系統在本單位同仁長期下努力下已逐步確立,日後將加強導入及應用現代生物技術至水產研發,使水產生技能持續進步繁榮。

研究發展
外海箱網養殖相關技術研發


大洋洄游性魚類之繁養殖技術開發
改進黃鰭鮪垂釣及運輸幼魚的技術,以建立黃鰭鮪箱網養殖及陸上飼育池種魚培育及人工繁殖技術,可帶動鮪魚養殖產業及進行鮪魚資源復育。


建立 SPF 蝦類種原庫及其生物防疫生產模式
建立蝦類核心種原庫,進行蝦類病原 PCR 檢測,生產 SPF 種蝦及蝦苗。
引進 SPF 優良蝦類種原。
結合傳統之選種育種與先進之分子標記篩選高生殖力、高成長、抗病、抗逆境之蝦類品系。
建構經濟可行的隔離防疫設施,推廣至產業界應用。
發展節水或零換水蝦類養殖技術。
發展高密度高產能之蝦類生物安全生產模式。


餌料生物之種原保存與利用
種苗產業是臺灣水產養殖永續經營重要之一環。餌料生物為魚介種苗培育所必備。餌料生物種原中心自 1990 年建立 ,目的為收集保存有用的餌料生物 , 使能提供業者實際用於種苗繁殖產業,以及教育訓練與相關研究之所需。目前保存培養的種原包括微細藻 78 株、輪蟲 9 株、海水枝腳類 1 種、海水橈足類 3 種。



機能微藻、食用及能源海藻之研發與利用
含有 DHA 、 EPA 微藻可作為魚蝦貝幼苗餌料,改善其生長與活存率。微藻含高量蛋白質以及特殊成分(如色素、多醣體、維生素、水溶性纖維、礦物質等),可開發成為機能性保健食品、醫藥或作為有機揮發毒物如甲醇、甲醛之生物探針,或作為生質能源。篩選適當種類並加以保存、建立微藻種原庫、研發微藻生產系統,提供產官學界利用及技術輔導。
從潛力海藻資源量調查、海藻生產及生質酒精生產技術等方面進行研究,期能以海藻能做為生質酒精的來源。


推動水產飼料工廠及飼料營養核心實驗室之運作
從營養化學及生理學層面綜合檢討魚蝦類營養需求與利用,同時改進飼料配方與產製流程,以降低飼料成本、提升飼料效率及改善肉質。
研發重要水產養殖種類育成及種魚專用飼料,培育優質安全魚產品。
維護 TAF 認證飼料分析實驗室 ,建立線上快速成分分析法 ,檢測飼料和魚體成分及其相關之營養與物質代謝物等。


違禁藥及水產藥物在水產品複合微量殘留篩檢技術研究
以高效能液相層析儀串聯電灑式質譜儀開發違禁藥及水產藥物微量殘留複合篩檢技術。篩檢硝基?喃劑、二氨基嘧啶類、磺胺劑、奎隆諾類、染劑、氯黴素類、青黴素類、四環素類及巨環類抗生素等藥物。建立各藥物之質譜儀最靈敏監測方法,並以高效能液相層析儀進行逆相層析分離,依不同滯留時間進入質譜儀,以電灑方式離子化、多重反應監測 ,建立藥物在魚蝦貝體殘留之複合篩檢技術。


疫苗、生藥製劑及益生菌在水產種苗生產與疾病防治研究
建立與發展海鱺多價細菌疫苗 - 發光菌、鏈球菌、弧菌與石斑魚神經壞死病毒 、虹彩病毒疫苗之評估與檢定技術系統,期能提高魚苗育成率及成魚活存率,以利產業之發展。
篩選拮抗水產動物病原弧菌之生藥製劑,應用生藥製劑於水產疾病防治。
益生菌使用在水產養殖如光合菌、枯草桿菌和硝化細菌以改善養殖池水質並抑制病原菌,乳酸菌添加在飼料中投餵與魚蝦以促進飼料利用及提高魚蝦抗病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蔡旻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