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開始又到養殖戶放苗的旺季,開始陸續介紹一些不錯的種苗場供大家參考
紅尼羅魚苗"芳峯養殖場"


場名:芳峯養殖場

場主:吳健成 先生

場址:屏東縣九如鄉洽興村

吳大哥是我進入業界後第一個認識的種苗繁殖場,算是當地屬一屬二的養殖專家,具備水族技師資格

常常在吳大哥那裏喝茶時看到收集的養殖藏書而感到佩服,並且有固定訂購養魚世界的習慣,時常互相討論養殖技術

由於這門養殖技術是家傳的,所以吳大哥對於魚苗的品質也分外的堅持,對於該做的基本功一項都少不了,維他命、礦物質、免益促進劑等營養品從來都不曾吝嗇添加

並且魚苗一定要經過變性與挑選才願意出貨到養殖戶手中,是個我非常敬佩的養殖戶,對於吳大哥的魚苗我非常推崇。






紅尼羅小檔案


紅尼羅魚又稱紅色吳郭魚,民國五十七年由前農委會鹿港水試所所長郭河選種雜交成功並開始飼養,早前由於魚少價格好,大多提供喜宴場合及外銷使用,一直到近年養殖量逐漸增加才成為市場上廣為人知的魚種。

由於紅尼羅魚種源繁殖安定,價格持穩,獲利不錯,成了屏北養殖新寵。業者說,紅尼羅魚不管是糖醋、清蒸、火烤或紅燒,口感都相當美味,其肉質因是不飽和脂肪酸,也被聯合國認定是21世紀世界主要蛋白質來源,潛力無窮。

目前種苗價格大約2-3元不等,視主苗場品質而定,600g成魚售價約每公斤50-70不等,先前價格最好時甚至到每公斤130$。





魚苗飼養策略

紅尼羅生長快速,約6-8個月可達1斤大小供市場消費,可以銷售旺季回推放養期預先規劃市場。
目前成魚通路以市場或外銷為主要銷量,幾個市場需求期大致如下:
(1)復活節-每年3-4月不等,約2月大量下單,約選擇5月放苗
(2)聖誕節-外銷旺季,每年12月出口到美國,約11月冷凍廠開始大量下單,約選擇3月放苗
(3)中元節-每年農曆7/15,8月陸續增加需求量,約1月放苗,但此時天冷出苗量少,可選擇年底的尾批苗放養過冬
(4)過年 -每年農曆1/1號,2月陸續增加需求量,約選擇5月放苗。


魚苗選擇要點

紅尼羅具性成熟早的特色,一旦成魚開始生殖則成長緩慢且耗費更多飼料成本
(1)挑選優良聲譽的種苗場(有朋友養過賺錢)
(2)挑選變性過全雄魚苗場
(3)避免放養去年度剩餘的小魚(成長不佳,無變性)
(4)挑選種魚量多且每年有新增種魚的苗場(避免基因老化抗病力差)




紅羅非魚的養殖技術補充(大陸資料)

紅羅非魚(RedTilapia),廣東又稱紅鰳魚,台灣稱紅吳郭魚,日本稱紅綢,因其體色純紅,型似真煙,體腔無黑膜,肉質鮮嫩,且生長快,產量高,效益好,頗受消費者喜愛。世界上包括以色列、美國、泰國、菲律賓等國家和我國台灣地區進行紅羅非魚的養殖,我國大陸最早引進紅羅非魚是1973年,由日本華裔贈送給我國並放于珠江水產研究所試養,1981年從台灣重新引入紅羅非魚並進行了選育和養殖推廣。20世紀90年代初,沿海養蝦業受病害的影響,許多蝦池閒置,利用蝦池養紅羅非魚受到了經營者的重視,有關部門引進和選育了不同品係的紅羅非魚,推動了紅羅非魚養殖,現紅羅非魚已成為沿海和內陸水域池塘和網箱養殖的主要對象。10多年來,我所先後引進了不同品係的紅羅非魚進行選育和養殖推廣,較系統地掌握了該魚的生物學特性和養殖技術,現總結如下:

一、生物學特性

l、體型、體色:紅羅非魚是羅非魚中一雜交變異種,不同地區、不同品係其雜合性不同。體色有粉紅、紅色、橘紅、橙紅、橘黃等,其後代或分離出黑色;體型有尼羅羅非魚型、奧尼魚型、莫三比克魚型等。

2、生活習性:與其他羅非魚一樣,紅羅非魚屬熱帶廣鹽性魚類,耐低氧,窒息點較低,對鹽度適應範圍廣,可在鹽度0-30‰生活。適溫範圍15℃-38℃,致死溫度最低7℃,最高42℃。食性為雜食偏植物性,天然條件下以浮游植物為主,也攝食浮游動物、底棲附著藻類。寡毛類、有機碎片等。人工投飼可直接攝食豆餅、花生餅、黃粉、米糠、玉米粉、魚粉、配合飼料等。

3、生長、生殖:紅羅非魚生長快,個體大,當年苗種可長至150-750g。魚苗經100-120天可達性成熟,性成熟個體因品係不同有所差異,如星洲紅魚和彩虹煙初次成熟個體300-400g,屬多次產卵類型,成魚每年產仔約300-2000尾。幼魚用甲基睪丸酮誘導轉性可獲得95%以上的雄性率。

二、主要品種

根據選育者品係來源和選育技術不同,國內紅羅非魚養殖品種主要有:

l、紅尼羅魚:該魚體型與尼羅羅非魚相近,體色橘紅或橘黃,經珠江水產研究所選育後背高、體厚、生長較快,紅色率達75%以上,當年個體生長為175-25Og,大者470g。紅尼羅魚雖長速稍慢,但抗逆性強,病害少。

2、花鯛:從台灣引入,體型與尼羅羅非魚相近,體色有大紅、橙紅、橘紅、紅黑相間、灰色等,體色變異大,但生長較紅尼羅魚快,個體大,20世紀90年代初曾吸引生產者養殖,並被一些制種單位引進作為進一步選育的原種,但花鯛後代體色分離率高,需進行提純選育。

3、彩虹鯛:是近幾年在多個紅羅非魚品係中定向選育而成的體型象奧尼魚,體色粉紅或橘紅的紅羅非魚,主要由台灣和福建一些制種單位選育,經提純選育的紅羅非紅色率達96%以上,有頭小、背高、體厚的特點,對比長速快、個體大,初次成熟個體350g以上。但幼苗養成約有10%-15%的變色率。

4、星洲紅魚:是從東南亞品係選育的紅羅非魚,體型象尼羅羅非魚或奧尼魚,背離,鱗片大而透明,體色粉紅或橘紅,紅色率達99%以上,且後代體色分離車少,冬季低溫季節成魚或有變灰現象,但水溫回升經一段時間養殖可逆變為紅色。該魚在紅羅非魚中長速最快,個體大,當年魚苗可長至500g以上,性成熟個體達350g,且腹膜白、肉質特別鮮嫩,是值得推廣的優良養殖品種。

5、紅羅非魚作色及相關性狀特性

1)、體色:關於紅羅非魚體色遺傳研究報道較多,Behrends等(1982)推測有2個或3個基因組影響紅羅非魚的顏色,但他與Smitherman(1984將奧利亞羅非魚和紅羅非魚雜交獲得50%紅色和50%黑色魚,表明單一基因遺傳紅色;Huang(1988)的研究結果表明,紅羅非魚體受一對基因控制,粉紅色對黑色呈顯性,紅色是基因不完全顯性的結果;黃種特等(1997)的研究結果與Huang結果一致;我們的研究和生產也發現粉紅魚親本雜交子代是全紅魚,進一步驗證了這一結果。紅羅非魚養殖過程中體色變異的原因可能是:除遺傳因素外,還存在生理、環境因子等對紅色素表現的影響。

2)、體色與生長:養殖過程中粉紅魚生長最快,橘紅次之,橘黃最慢,這與王黎凡等(1999)選育研究結果一致,但與黃種特等(1997)結果相反,這表明羅非魚的生長雖與體色有關,但主要受到一些生長遺傳因素的影響。

3)、體色與抗病力:在苗種培育過程中發現粉紅魚成活率低,抗逆性稍差,橘紅次之,橘黃色生存力最強,在苗種越冬過程中尤其明顯。

4)、體色與腹膜:體色粉紅、橘紅、橘紅間黑點的魚腹膜均為白色,橘黃色間黑斑魚腹膜黑色或間黑色。

四、養殖技術

紅羅非魚適應能力強,飼料易解決,群體產量高,很適合池塘主養、混養、網箱和流水池高密度養殖。池塘主養畝產可達1000g以上,小網箱養殖單產可達100kg/立方米以上。

1、養殖條件:

紅羅非魚對水質的適應能力強,不論新、舊、深、淺的池塘均可養殖,高產池塘要求水源好,pH6.8-8.5,鹽度0-20‰,排灌方便,面積4-10畝,水深1.3-2.5畝。並配備1-2台1.5kw的葉輪式增氧機。

2、苗種放養:

每年春季當水溫回升穩定在15℃以上時便開始放養冬苗,放養前要進行池塘消毒,每畝可用75-100kg的生石灰幹法毒塘,約過5-7天毒性消失後開始放養紅羅非魚魚種。池塘主養一般每畝放養紅羅非魚種1500-3000尾,同時混養鰱鳙魚種各40-70尾,以控制水質;流水養殖可畝放5000-10000尾;與其他魚混養時可畝放200-500尾;網箱養殖一般放養150-350尾/立方米,為減少雌魚產仔對餌料的損耗,提高生長率,最好放養全雄性的紅羅非魚苗種,也可混養適量的個體比紅羅非魚種小的斑鱧、加州鱸等肉食性魚的魚種進行控制。由於紅羅非魚苗種起捕運輸易受刺傷,放養時用3%的食鹽水浸種處理,使傷口癒合,防止病菌感染。

3、飼喂管理:

紅羅非魚可攝食各種商品飼料和池塘裏的生物餌料,主養應投喂全價的羅非魚配合飼料,飼料粗蛋白含量在28%一32%較合適;按定質、定量、定時、定位的“四定”方法投喂,日投喂量按魚體重的3%一5%計算,每日分兩次投喂,並根據天氣、水質及攝食情況適當增減。

4、水質管理:

高密度養魚過程中魚類糞便和剩料易導致水質變壞,因此,要對魚池採取適當的換水或加注新水等方法進行調節,使水質保持淡褐色或油綠色,透明度20-25cm。可每畝用15-20kg的生石灰兌水全池潑灑,每月1-2次調節池水pH至微鹼性。用有益微生物製劑改善池塘微生物結構,控制池塘有害物質,改善水質,防病效果較好。

5、魚病防治:

紅羅非魚抗病力強,正常養殖管理情況下很少得病,但在養殖條件不好時也會發病死亡,影響成活率。冬春季節受凍傷或運輸、扦捕受傷容易引發水霉病,應盡可能避免。高溫季節主要病為嗜水性單胞菌引起的敗血症,該病主要是養殖水質變壞、低氧、飼喂不善等應激因素導致條件致病菌的感染引起,該病可以用口服卡那黴素、氧氟沙星等進行治療,用量為每100kg魚每天用藥3-6g拌料投喂,連喂5天。防治魚病應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保持良好的水質,做好日常投喂管理是防病的關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蔡旻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